首页 - 新闻技术中心
轴承型号搜索
轴承品牌
轴承产品分类
轴承新闻
滑动轴承基本常识
滑动轴承基本知识
剖分式滑动轴承的装配要求及削刮轴瓦的方法
一,轴瓦与瓦座和瓦盖的触摸要求
1.1受力轴瓦。受力轴瓦的瓦背与瓦座的触摸面积应大于70%,且应散布均匀。
1.2不受力轴瓦与瓦盖的触摸面积应大于60%,且应散布均匀。
1.3若达不到上述条件,应以瓦座与瓦盖为准,用着色法,涂以红丹粉检查触摸情况,使用细锉或油石对瓦背进行修研,达到要求为止。触摸斑点达到每25mm2 3~4点即可。
1.4轴瓦与瓦座、瓦盖安装时,固定滑动轴承的固定销(或螺钉)端头应埋入轴承体内2~3mm,两半瓦合缝处垫片应与瓦口面的形状相同,其宽度应小于轴承内侧1mm,垫片应平整无棱刺,瓦口两头垫片厚度应共同。瓦座、瓦盖的衔接螺栓应紧固而受力均匀。于是每件都需清洁整齐。
二,轴瓦刮削面使用性能要求的要素
首先,油线与瓦口油槽带
① 半开式滑动轴承,全部使用的强力润滑,油槽通常在开在不受力的上瓦上(上瓦受力较小)。截面为半圆弧形,沿上瓦内周180°散布,由机械加工而成。油槽中间方位与上瓦中心方位的油孔相通,两头衔接瓦口油槽带,由于上瓦有空隙量存在,光滑油很简单进入上瓦面与轴上,其主要作用是能将光滑油疏通地注入轴瓦内侧(径向)的瓦口油槽带。
② 油槽带散布在上、下轴瓦结合部位处(两边)。油槽带成圆弧楔形,瓦口结合面处向外侧深度一般在1~3mm。视轴瓦的巨细,油槽带宽度一般为8~40mm。油槽带单边距轴瓦端面的尺度一般为8~25mm。上述要在图纸上清楚的标识出来。油槽带的长度为轴瓦轴向长度的85%左右,可以储存很多的润滑油的带状油槽,便于轴瓦与轴的润滑与冷却,油槽带通常由机械加工而成,也有钳工手艺加工的。
其次,润滑油楔。润滑油楔位于触摸规模角a值之内油槽带与轴瓦的衔接处,由手艺刮削而成(俗称刮瓦口)。重要的作用有两个,首先是存油冷却轴瓦与轴,其次是利用其圆弧楔角,在轴旋转的带动下,将润滑油,由轴向宽度的面,衔接不停地带向承载部分,使轴瓦与轴有足够优势的润滑。润滑油楔部分是由两段不规则的圆弧组成的一个圆弧楔角,它将油槽带和轴瓦作业触摸面润滑地衔接起来。把油槽带衔接处要刮得多点,且要把油槽带衔接处加工棱角刮掉,在润滑楔角中部至触摸面过渡处,刮成圆弧楔角形。油槽带与润滑楔角衔接处尺度,视轴瓦的大小,通常于0.10~0.40mm之间。刮削光滑楔角,要在轴瓦精刮基本结束时进行,难以早早的刮削。
最后,轴瓦的顶空隙与侧空隙
1)轴瓦的顶间隙,在图纸无规定时,可根据自身的经验取轴直径的1‰~2‰,应按转速。载荷和光滑油粘度在这个规模内选择。对高质量、高精度加工的轴颈,其值可降到0.5‰。
2)侧空隙在图纸上无规则时,每面为顶空隙的1/2。侧空隙需依据需要刮削出来。但在刮削轴瓦时绝不能留有侧件隙,因刮轴瓦时,需确认轴在180°规模内的正确的位置,此时需有侧空隙的地方应暂时作为轴的定位用,需在轴瓦几乎刮削结束的时候,将侧空隙慢慢刮出。侧隙部位由瓦口的结合面处延伸到规则的作业触摸视度区,轴向与油槽带、润滑楔角相接,这地方是不应与轴有触摸的,刮削时多加小心这点。留侧隙的意图,散发热量,润滑油由此流出一部分并将热量带走。侧隙不好开的过大了,这样会让润滑油大量地从侧隙流失而减少轴与轴瓦所需用的润光滑油量,此处需多加谨慎提防。
剖分式滑动轴承的装配要求及削刮轴瓦的方法
一,轴瓦与瓦座和瓦盖的触摸要求
1.1受力轴瓦。受力轴瓦的瓦背与瓦座的触摸面积应大于70%,且应散布均匀。
1.2不受力轴瓦与瓦盖的触摸面积应大于60%,且应散布均匀。
1.3若达不到上述条件,应以瓦座与瓦盖为准,用着色法,涂以红丹粉检查触摸情况,使用细锉或油石对瓦背进行修研,达到要求为止。触摸斑点达到每25mm2 3~4点即可。
1.4轴瓦与瓦座、瓦盖安装时,固定滑动轴承的固定销(或螺钉)端头应埋入轴承体内2~3mm,两半瓦合缝处垫片应与瓦口面的形状相同,其宽度应小于轴承内侧1mm,垫片应平整无棱刺,瓦口两头垫片厚度应共同。瓦座、瓦盖的衔接螺栓应紧固而受力均匀。于是每件都需清洁整齐。
二,轴瓦刮削面使用性能要求的要素
首先,油线与瓦口油槽带
① 半开式滑动轴承,全部使用的强力润滑,油槽通常在开在不受力的上瓦上(上瓦受力较小)。截面为半圆弧形,沿上瓦内周180°散布,由机械加工而成。油槽中间方位与上瓦中心方位的油孔相通,两头衔接瓦口油槽带,由于上瓦有空隙量存在,光滑油很简单进入上瓦面与轴上,其主要作用是能将光滑油疏通地注入轴瓦内侧(径向)的瓦口油槽带。
② 油槽带散布在上、下轴瓦结合部位处(两边)。油槽带成圆弧楔形,瓦口结合面处向外侧深度一般在1~3mm。视轴瓦的巨细,油槽带宽度一般为8~40mm。油槽带单边距轴瓦端面的尺度一般为8~25mm。上述要在图纸上清楚的标识出来。油槽带的长度为轴瓦轴向长度的85%左右,可以储存很多的润滑油的带状油槽,便于轴瓦与轴的润滑与冷却,油槽带通常由机械加工而成,也有钳工手艺加工的。
其次,润滑油楔。润滑油楔位于触摸规模角a值之内油槽带与轴瓦的衔接处,由手艺刮削而成(俗称刮瓦口)。重要的作用有两个,首先是存油冷却轴瓦与轴,其次是利用其圆弧楔角,在轴旋转的带动下,将润滑油,由轴向宽度的面,衔接不停地带向承载部分,使轴瓦与轴有足够优势的润滑。润滑油楔部分是由两段不规则的圆弧组成的一个圆弧楔角,它将油槽带和轴瓦作业触摸面润滑地衔接起来。把油槽带衔接处要刮得多点,且要把油槽带衔接处加工棱角刮掉,在润滑楔角中部至触摸面过渡处,刮成圆弧楔角形。油槽带与润滑楔角衔接处尺度,视轴瓦的大小,通常于0.10~0.40mm之间。刮削光滑楔角,要在轴瓦精刮基本结束时进行,难以早早的刮削。
最后,轴瓦的顶空隙与侧空隙
1)轴瓦的顶间隙,在图纸无规定时,可根据自身的经验取轴直径的1‰~2‰,应按转速。载荷和光滑油粘度在这个规模内选择。对高质量、高精度加工的轴颈,其值可降到0.5‰。
2)侧空隙在图纸上无规则时,每面为顶空隙的1/2。侧空隙需依据需要刮削出来。但在刮削轴瓦时绝不能留有侧件隙,因刮轴瓦时,需确认轴在180°规模内的正确的位置,此时需有侧空隙的地方应暂时作为轴的定位用,需在轴瓦几乎刮削结束的时候,将侧空隙慢慢刮出。侧隙部位由瓦口的结合面处延伸到规则的作业触摸视度区,轴向与油槽带、润滑楔角相接,这地方是不应与轴有触摸的,刮削时多加小心这点。留侧隙的意图,散发热量,润滑油由此流出一部分并将热量带走。侧隙不好开的过大了,这样会让润滑油大量地从侧隙流失而减少轴与轴瓦所需用的润光滑油量,此处需多加谨慎提防。
品牌列表
- 轴承产品
- 旧型号
- 轴承系列
- 内径
- 外径
- 厚度